文学与新闻学院“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开展社会实践暨基层宣讲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学院广大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7月20日-22日,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莹老师、教导员干天全教授带领学院“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赴雅安市石棉县、天全县及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间进行了基层宣讲。
本次活动以“追寻长征精神,见证脱贫新颜”为主线。宣讲团主要从两方面开展学习考察:一是重走红军长征路,进一步追寻红色记忆、回顾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二是深入典型村镇调研,了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与进步。同时将所学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开展基层宣讲,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遗址广场的英雄丰碑旁,宣讲团党员同志们庄严肃立,重温了入党誓词。安顺场不仅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陨落地,更是长征中为红军打开通往胜利之路的转折地。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历史陈列展”的对照参观和学习,师生们收获了“旗帜引领方向、核心事关存亡、理论开辟道路、意志激发力量、初心赢得民心、勇士铸造辉煌”六大启示。在磨西红军长征陈列馆,讲解员解读了当年红军围绕抢占泸定桥重大决策部署的“磨西会议”,从大渡河、泸定桥等地理环境以及馆陈文字、图片、模型等所传递的长征红色记忆中,师生们全方位感知了那段峥嵘岁月。在泸定县,师生们实地走上泸定桥,感受红军将士们当年“飞夺泸定桥”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大家怀揣着崇高的敬意,向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鞠躬致意,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开辟新时代的正义性和必然性。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先辈们长征途中在四川留下了辉煌的足迹;而新时代长征路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则展现着又一壮美的华彩篇章。海拔在1500-2000米的石棉县安顺场镇解放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40户191人。近年来,在当地党员干部的率领下,通过特色产业增收、教育扶贫和精神文明建设,该村已于2017年顺利摘帽脱贫。宣讲团一行在驻村工作队的陪同下,参观了该村的特色庭院和党群服务中心。磨西镇充分发挥民族特色优势,结合古镇风貌因地制宜,挖掘厚重的人文历史资源,将古镇街道打造为集红色文化教育、特色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川西民居风貌老街,形成了独具民俗特色的民居接待产业。为增进学习交流,宣讲团团长张佳奇同学做了“锤炼党性,筑牢人民性”的主题宣讲,以新冠肺炎疫情视角下的国际比较为切入,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政策实践,着重讲解了“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关系,阐释了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在天全先县,宣讲团一行亲身感受了“4·20”芦山地震后全县的新建风貌,并参观了红军纪念馆,从军、政、医、教几方面解了红四方面军当年在天全县驻扎的时光。虽然红军长征的革命壮举已过去八十多年,但伟大的红军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知昔日始可喻今者,观已事所以察未然。”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师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并由基层的所见所闻中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脊梁,加深了对这片红色热土的无限眷恋。相信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红色精神的指引下,广大青年学子定能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乘风破浪、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