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辅导员工作精品培育项目”首期经验分享沙龙成功开展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相关精神,推动我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和思政工作规范化、精品化、科学化建设,2018年11月15日下午,四川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在江安校区16舍活动室,组织开展了“辅导员工作精品培育项目”首期经验分享沙龙。沙龙由学工部邓薇副部长主持,学工部吴玉章学生科李欢老师、实训辅导员张舒老师及来自各学院的三十余名辅导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邓部长对辅导员老师们长期以来的默默付出表示感谢。她说,“自2017年启动我校‘辅导员工作精品培育项目’以来,老师们踊跃申报,立足专业学科背景,围绕辅导员工作的理论解读、业务素养、能力拓展等层面展开课题研究。经过一年的培育建设,经专家评审,26项项目全部结项,其中10项评定为优秀,16项评定为合格。希望以经验分享沙龙的形式,进行项目申报经验分享和培育结果展示,以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同时也为辅导员提供一个工作探讨的平台,进行经验交流”。
然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辅导员黎友红老师,分享了他题为“精细化——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实践”重点项目的相关经验。黎老师不忘初心、坚守岗位,十数年如一日,担任了学院多个年级和学科层次的辅导员,深知辅导员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千头万绪且琐碎” 的现实特点。为此,他借用习总书记关于“五大发展理念”之“协调发展”要“善于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的方法”的提议,认为思政育人工作的“精细化”,也应学会统筹兼顾,在重点“精细化”的环节上集中发力,牵一发而揽全局,而不是面面俱到结果适得其反。他列举了自己在为新生安排寝室、划分班级、心理建设等环节上“精细化”管理并取得良好反馈的实例,说明了要学会牵动全局工作“牛鼻子”的方法重要性。黎老师真诚而质朴的发言,引发了大家的热烈探讨。
法学院的龙黎明老师以自己作为学院分团委书记身份带领学生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我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探索之先河的事迹为切入,分享了学术性社团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他认为“学生有需求才是真正的王道”,强调真正能使参与学生受益并成长起来的社团就是有存在价值、高质量的社团。他以学院着力培育建设的“模拟法庭社”为例,说明了“质”的提升大于“面”的广泛,该项目的研究,目的就在于“以点带面、星火燎原”,探究一条可供实施推广的社团共建之道。
此外,法学院的蔡明婧老师、公共管理学院的肖敏老师,也分别从“营造关爱氛围着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辅导员工作温度对学生成长的关键性”方面,结合自己所完成的项目,以及所参与的工作培训成果作了充分分享。现场同仁也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与5位专题分享老师进行了热烈的心得互动。
活动尾声,邓部长作了总结。她认为首期经验分享沙龙的内容丰富、氛围松快,互动良好,未来可持续开展、拓展影响,欢迎更多老师加入并从中获益。她还提醒今年新一轮的精品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开始,希望大家积极申报。下午5时左右,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