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之行,彰显微爱——四川大学2019年“微爱·阳光行”云南镇雄走访调研活动
2019年7月23日至7月29日,四川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蒋永老师和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付聪丽老师带领6名志愿者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开展了我校2019年“微爱·阳光行”暑期走访调研活动。1936年红二、六军团(后红二方面军)长征来到乌蒙山区,军团长贺龙在镇雄县赤水源头的场坝镇巴溜村三河头建立了指挥部。在这里,贺龙以超人的胆略和沉着冷静,主动撤离毕节,和任弼时、肖克等人在乌蒙山赤水源一带上演了气势恢宏的乌蒙山回旋战。在这里,红军风餐露宿、饮饥卧寒,与十几倍于我的敌人周旋,艰苦卓绝,浴血奋战,同时,红军还和当地老百姓建立起了深刻的军民鱼水情。时光流逝,红军的英雄气概永存于这山水之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微爱?阳光行”调研团队重走赤水源头,走访四川大学困难学子家庭,意义不同寻常。
此次走访调研活动历时5天,首先,与镇雄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交流,就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与资助育人工作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在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方面分享了工作经验;其次,对镇雄县16个乡镇农村经济困难的30名同学的家庭、8名2019级新生家庭进行了走访,与学生本人或者他们的家人进行了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和深入的交流,并为他们送去了学校、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关心和慰问。
7月23日傍晚,在经历了10多个小时的颠簸路程后,调研团队到达了云南省镇雄县,在了解当地情况后,当晚立即展开讨论,制定第二天的走访计划和路线,志愿者同学分工与第二天要走访的同学联系,确定家庭住址,为第二天的走访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7月24日上午,在与县学生资助中心交流之前,调研团队全体成员先到了县城里一位同学的家中,蒋老师详细的为学生及其家长介绍了四川大学“八位一体”资助政策保障体系,并在交流中通过询问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学生家庭情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继续深造,志愿者同学对现场情况进行了文字和照片记录,同时大家也学习了走访调研流程和沟通交流技巧。当天下午,调研团队兵分两路,对县城及临近乡镇的同学进行了走访。7月24日至7月28日,两个小组辗转多地,经历了曲折的盘山公路,崎岖的泥泞路,走访了包括罗坎镇、母享镇、以古镇、鱼洞乡等路途很远的乡村。每到一个学生家庭,学生及其家长都感到十分高兴,带队老师除了向他们介绍学校“八位一体”资助政策保障体系外,还根据学生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建议,将在与县资助中心了解到的当地资助政策也一并宣传给他们,让学生在学习深造路上没有后顾之忧。
蒋老师和受访学生及其家人交谈
付老师和受访学生及其家长交流
此次调研的分布地域广,跨度较大,有些同学居住在镇雄县最北、最南、最东、最西地区,路途遥远、山路崎岖,还有很多石子路和泥泞路,但是调研团队坚持“只要在地图板块上,再远我们都要去,将阳光送到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原则,走访了当地所有四川大学贫困学子。每天调研团队踏着晨光出发,踩着星光归来,风雨挡不住我们的阳光之行,到处都是水坑的泥泞路更无法阻挡我们送出关爱与帮扶的决心。带队老师和志愿者每天都是白天抓紧时间走访调研,每晚深夜还在对当天的走访调研工作情况进行汇总与总结。虽然,有的志愿者因山路崎岖而晕车呕吐,甚至一整天都吃不下饭,有的志愿者和老师因为路况崎岖在雨里推车,还有的同学在泥泞路上浑身都被溅满了泥浆……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叫过苦、喊过累,在每天晚上分享总结会中,大家都表示只要能把我们的温暖送到同学和他们的家庭心中,再远再苦都值得。
泥泞路已经是常态
在走访过程中,调研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有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收获。调研团队受到了受访学生家庭的热烈欢迎,甚至是遇到的路人、司机在了解我们的来意以后也都表示真诚的欢迎,调研团队被当地的风土人情、淳朴热心而深深感动。此外,调研团队还看到了走访学生生活艰难却坚韧不屈、自强自立优秀品质,看到了学生父母为了孩子辛苦劳作的浓浓亲情,并从中思考自身的不足,下定决心要提升自己;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军人身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在前辈们打下的江山上,他们传承红色基因,为了下一代、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懈奋斗。同时,调研团队队员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为困难学子家庭送去温暖,与他们一同成长。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困难学子,都在这次活动中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对青年人的期望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切身的落实,并且会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践行。
调研团队与受访家庭合影